殷建光:残保金千万别成“糊涂金”

2014年06月03日14:51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日前,有媒体报道,深圳市民爱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原职工举报该中心每年有几千万元经费,支出仅数百万元。随后深圳残联回应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非“三公”经费,没规定要公开。那么,深圳企业众多,每年残保金究竟有多少?深圳残联并未直接回应,只表示 “数量不少,每年有几个亿”。(6月3日《人民日报》)

  没有公开规定的要求就不公开,这是被动的工作心态;说“敏感”,这是心虚的工作心态。深圳残保金每年征收数亿,这是残疾人工作的强大资金后盾,对其管理必须严格并且透明,但事实却是“从未公开过此项资金的支出情况”,成了一笔大糊涂账。

  任何不公开的东西,都难免会让人产生质疑。而该新闻之所以受关注,主要原因也正是源于社会的种种质疑:是否会有资金挪用?因为不透明,是否会有人中饱私囊或者奢侈浪费?缺少约束,是否会让残疾人的权益不能很好地得到保障?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杨小柳认为,即便收缴和使用存在制度性的问题,但残保金的征收和使用是公益性质的,是涉及公共利益的项目,社会公众都有权知情。

  笔者非常赞同杨教授的观点,公益性质的资金就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白,一方面,这是接受公众监督,给自己一个约束,一个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保障残保资金的运行,真正投入到公益事业上。

(原标题:残保金千万别成“糊涂金”)

(编辑:SN093)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群殴老师,岂能“为高考不报警”
  • 大河报:黄海波案能否撬动收容教育制度
  • 环球时报:骂郭振玺别将财经频道“一勺烩”
  • 钱江晚报:“全能神”靠什么骗人
  • 人民日报海外版:究竟谁在破坏亚洲安全?